2025年2月14日下午,由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研院”)主办、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秘书处承办的“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共建工作交流会”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成功召开。东莞市科技局、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核心成员单位、新加入联合体的企业、科技金融机构及产业服务机构代表等近五十人参会,共同探讨东莞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为东莞打造“新型储能终端之都”注入新动能。
会议伊始,电研院院长助理、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联席秘书长母国才详细介绍了东莞市新型储能联合体截止目前的工作进展。他表示,联合体自成立以来,围绕锂电池安全、快充、智能管理等共性技术难题,已取得多项全球领先的科技成果,并实现显著产业化效益。联合体开发的高能量密度电芯及封装Pack的研发成果已成功应用在国内主要手机生产厂商最新款旗舰三折叠手机上。近半年以来,联合体在中试平台、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和产业基金等方面加快建设,动作频频。由电研院牵头建设的东莞市新型储能中试平台入选东莞市首批中试平台重点培育建设名单;中试平台联合建设方广东东电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成功获得全省首笔“中试贷”,由中信银行东莞分行提供了5年期、金额550万元的授信额度,中试平台即将于3月底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联合体牵头单位申报的“锂离子电池PACK封装生产升级技术改造项目”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是对联合体首批研发项目成果产业化的大力支持;联合体首个孵化基地在松山湖天安云谷顺利签约设立。目前,联合体成员单位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链条创新生态。
随后,电研院副院长许曦之重点向与会嘉宾分享了电研院聚焦新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成果和未来规划。他表示,电研院依托电子科技大学东莞名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项计划,以“项目为牵引,双导师为抓手”,通过与东莞市新型储能联合体成员单位及东莞新能源行业企业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已累计培养近百名的高端技术研发人才,研究生毕业留莞率不断提高。电研院将持续探索卓越工程师研究生联合培养的新路径新模式,把产教融合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为东莞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
会上,东莞新能德、东莞新能源、东莞新能达、广东华芯智源等联合体核心成员单位代表分享了各自企业近一年来在联合体模式下的技术创新突破以及市场应用典型案例情况,欢迎东莞市新型储能行业上下游企业加入创新联合体,共同延链强链扩链。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代表介绍了创新中心的基本情况、运作模式以及过去一年积极推进共性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的成效,由创新中心牵头组建的广东省新型储能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已把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吸纳为共建方,逐步纳入央企、国企联合创新体系,后续要加强联动,推进实质性的深入合作。新加入联合体的共建企业代表凯金新能源、爱普拉新能源、赣锋锂电、汇创新能源、达锂电子等也表达了加入联合体的必要性以及深化协同创新的决心。在自由交流环节中,与会嘉宾围绕产业链协同、技术标准化、国际化布局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达成多项初步合作意向。
东莞市科技局综合规划与科技重大专项科(科技安全科)科长肖驰宇介绍了市科技局在探索组建创新联合体构架“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生态的有关做法。肖驰宇表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技术创新,2024年市政府一号文把构建创新联合体作为促进产业技术突破、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进行谋划部署。创新联合体在项目组织上实现了从“专家出题”到“市场选题”,在技术攻关上实现了从“单兵突进”到“联合创新”,在成果转化上实现了从“资源竞争”到“利益共享”。肖驰宇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肯定了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作为东莞市首个创新联合体的示范引领作用,市科技局将全力支持联合体建设,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向创新联合体倾斜,助力东莞打造千亿级新型储能产业集群。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两个重要签约仪式和一个电研院特聘研究员证书颁发仪式。电研院与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行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科技金融、产融结合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联合体成员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电研院全资子公司东莞成电创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盛鸿科技发展(广东)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围绕新能源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搭建、产业孵化和加速等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产业创新高地及高端人才聚集地。母国才代表电研院向东莞新能德研发总监宁顺刚、爱普拉新能源总经理梁立贤、汇创新能源研发总监陈基、东电检测总经理余江等首批8位新能源行业知名企业家、研发负责人颁发电研院特聘研究员证书,期待各位特聘研究员加强与电研院的深入合作,在技术联合研发、人才联合培养、成果联合转化等方面产生更多的成果。
随着《东莞市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的深入实施,此次交流会的成功召开,不仅为政企研三方搭建了高效沟通平台,更通过资源整合与生态共建,为东莞实现“2025年新型储能产业规模超800亿元”目标按下加速键。未来,联合体将持续发挥创新引擎作用,推动东莞新型储能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迈进。